冬蟲夏草的行情走勢猶如一部濃縮的市場變遷史,從 “平價藥材” 到 “軟黃金”,再到近年的平穩調整,其價格曲線的每一次起伏都暗藏供需、政策與認知的博弈。透過四十年行情圖譜,既能看清價格波動的核心邏輯,也能為消費與投資提供參考。?
第一階段:蟄伏期(1980 年代 - 2002 年)—— 低價徘徊的 “無名藥材”?
這一時期的行情曲線近乎水平,價格長期處于低位。1980 年代,每公斤冬蟲夏草僅售 20 余元,即便到 2002 年,優質那曲蟲草單價也未突破萬元 / 公斤。此時蟲草主要作為傳統藥材流通,消費群體局限于中醫藥領域,且高海拔產區采挖難度大、市場流通渠道有限,供需關系相對平衡,價格缺乏上漲動力。?
第二階段:飆升期(2003 年 - 2013 年)—— 政策與炒作推高的 “奢侈品”?
行情曲線在此階段呈陡峭上升態勢,形成第一個價格高峰。2003 年 “非典” 疫情催生了養生品炒作熱潮,蟲草因 “增強免疫力” 的宣傳身價倍增,價格從每公斤數千元躍升至萬元級。2008-2012 年,西藏那曲蟲草均價從每公斤 9.1 萬元漲至 15.22 萬元,四年漲幅超六成。疊加公務禮品需求的助推,2013 年初 1600 根 / 公斤規格的蟲草一度斷貨,單價突破 34 萬元 / 公斤,部分優質品價格甚至超過黃金。?

第三階段:回調期(2014 年 - 2020 年)—— 政策調控下的理性回落?
價格曲線進入下行通道,呈現階梯式回落。2013 年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,公務禮品需求大幅萎縮,曾占銷量半壁江山的送禮客群幾乎消失。2014 年春節前,拉薩市場 1600 根 / 公斤蟲草價格跌至 26 萬元 / 公斤,銷量同比下滑四成。此后數年,產量增加進一步壓制價格,2020 年玉樹中等規格蟲草單價已降至每公斤 8 萬 - 12 萬元,較 2013 年峰值縮水近 60%。?
第四階段:平穩期(2021 年 - 2025 年)—— 供需平衡下的品質分化?
行情曲線趨于平緩,不同品質蟲草價格呈現 “兩極分化”。2021-2024 年,核心產區蟲草價格連續五年小幅上漲,玉樹雜多優質蟲草從每斤 4 萬 - 6 萬元升至 8 萬 - 10 萬元。2025 年監測數據顯示,800 根 / 斤的特大規格蟲草均價 13.55 萬元 / 斤,而 2000 根 / 斤的小草僅 4.9 萬元 / 斤,價差達 2.7 倍。這一階段,生態保護政策壓縮采摘期(如那曲 2025 年采摘期縮至 35 天),加劇頭期草稀缺性,而人工培育受限(青海禁種外來入侵品種)則穩定了高端市場價格,形成 “優質優價、劣質低價” 的格局。?
展望未來,行情曲線大概率維持 “穩中有升” 態勢。全球需求預計 2025 年達 274.6 噸,而野生產量受生態保護限制難以增長,供需缺口將支撐優質蟲草價格緩慢上行。對于消費者而言,應避開中秋、春節前的短期溢價高峰,關注 5-6 月新草上市節點,同時警惕低價陷阱 —— 低于市場均價 30% 的蟲草多為低海拔品或摻假品,需結合產地證明與檢測報告甄別。
免責聲明:該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