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蟲夏草因價格高昂,市場上造假現象頻發,從 “拼接蟲草” 到 “硫磺熏制”,造假手段層出不窮,普通消費者稍不留意就可能中招。結合冬蟲夏草的天然特性與常見造假套路,可通過 **“觀外觀、查質地、聞氣味、驗斷面、試溶解、查來源”** 6 個實用方法辨別真假,同時避開常見認知誤區,確保買到正宗蟲草。?
從外觀細節辨別是最直觀的第一步,需重點關注 “蟲體” 與 “子座” 的天然特征。正宗冬蟲夏草蟲體呈深黃色或棕褐色,背部有清晰的環紋(3 條一組,共 20-30 條),頭部紅棕色,腹部有 8 對足(中間 4 對較明顯,頭部 3 對、尾部 1 對較細小);子座(俗稱 “草部”)呈圓柱形,顏色比蟲體略淺,基部粗、頂端細,長度約為蟲體的 1/3-1/2.且子座頂端無分支。造假蟲草常存在明顯破綻:拼接蟲草的蟲體與子座銜接處有黏合痕跡,顏色差異明顯;人工偽造的蟲草(如淀粉、樹脂壓制)環紋模糊、足的數量不對,子座可能過粗或過短,甚至出現分支。?

檢查質地與彈性可進一步判斷真偽。正宗冬蟲夏草質地柔韌,用手指輕輕捏蟲體,能感覺到輕微彈性,不易折斷;若用力折斷,斷面呈白色或淡黃色,中間有一條明顯的 “V” 形或線形紋路(為蟲草的消化腺)。假蟲草則質地僵硬或松軟:樹脂、塑料偽造的蟲草捏起來硬脆,易折斷且斷面無天然紋路;拼接蟲草的蟲體與子座銜接處易脫節,斷面可能出現中空或異物;硫磺熏制的蟲草雖顏色鮮亮,但質地偏脆,聞起來有刺鼻氣味。?
氣味是辨別真假的 “隱形指標”,需注意區分天然腥香與異常氣味。正宗冬蟲夏草有獨特的 “菌香 + 腥香” 氣味,類似干燥的蘑菇混合淡淡的魚蝦腥味,無刺鼻或異味;若聞到酸味、霉味、硫磺味或化學藥劑味,大概率是假蟲草 —— 硫磺熏制的蟲草為掩蓋霉變或提升色澤,會殘留刺鼻硫磺味;用劣質蟲草或其他蟲體冒充的,可能有霉味或腥臭味。辨別時可將蟲草靠近鼻尖輕嗅,或用溫水浸泡片刻后再聞,氣味會更明顯。?
溫水溶解測試能識破 “增重造假” 與 “成分造假”。取少量蟲草放入溫水中浸泡 1-2 小時:正宗蟲草浸泡后蟲體飽滿,水色呈淡黃色或淡褐色,無明顯渾濁,蟲體與子座不會分離;若水中出現大量渾濁物、色素沉淀,或蟲體溶解變形、子座脫落,可能是造假產品 —— 部分商家會用膠水黏合斷草,或在蟲草表面涂抹重金屬粉末增重,溫水浸泡后會暴露痕跡;用淀粉、面粉壓制的假蟲草,浸泡后會變軟、散開,水色渾濁。?
斷面觀察需結合 “掰開” 與 “放大鏡” 輔助。正宗冬蟲夏草掰開后,蟲體內部有清晰的 “消化管”(一條深色細線),周圍充滿乳白色或淡黃色的肉質,質地均勻;假蟲草斷面可能無消化管,或出現中空、異物(如鐵絲、木屑),肉質顏色暗沉、質地粗糙。若條件允許,用放大鏡觀察蟲體環紋與子座紋理,正宗蟲草環紋間距均勻,子座表面有細小的縱向紋路,假蟲草則紋路雜亂或模糊。?
最后,通過正規渠道與權威驗證兜底。購買時優先選擇有資質的品牌藥店、產地合作社或官方授權店,要求提供 “產地證明” 與 “檢測報告”(檢測重金屬、農藥殘留等指標);避免在無資質的路邊攤、微商處購買,這些渠道的蟲草往往無品質保障。若對購買的蟲草存疑,可送至當地食品藥品檢驗機構或專業滋補品鑒定機構檢測,通過專業儀器分析成分,徹底排除造假風險。?
需特別提醒,避免陷入 “顏色越亮越好”“價格越低越劃算” 的誤區:正宗蟲草顏色偏自然的深黃或棕褐,過于鮮亮的可能是硫磺熏制;蟲草價格受產地、規格影響,明顯低于市場均價的 “低價蟲草”,大概率是假貨或劣質品。掌握以上 6 個辨別方法,結合理性判斷,才能有效避開冬蟲夏草的造假陷阱。
免責聲明:該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

